很多人只知道被生锈的利器刺伤需要打“破伤风针”,其实很多种类型的外伤都是破伤风的危险因素,今天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破伤风。
图源:网络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我们平常说的破伤风一般指非新生儿破伤风。
非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年龄超过28天,因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破伤风是由什么病原菌引起的?
展开剩余82%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属于梭菌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介质中。破伤风芽孢在自然界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并且难以被常规的消毒方法杀灭芽孢,100℃持续加热1小时才可被完全破坏,在6%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可存活24小时,在碘伏溶液中可存活3小时。
破伤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生两种外毒素: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后者是引起破伤风临床表现的主要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属于神经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μg。当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的芽孢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中发育为增殖体,并大量繁殖,释放痉挛毒素时,就会引发破伤风。
破伤风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 皮肤、黏膜有外伤史或破损史(如动物致伤、注射毒品等药物、分娩或流产等);
2. 皮肤、黏膜、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
3. 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手术史、消化道穿孔等)。
伤口风险如何分级?
1. 低风险
6小时内进行医疗处理的浅表伤口,且未接触泥土、人或动物粪便及哺乳动物唾液等污染物。
2. 高风险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未在6小时内进行医疗处理;
伤口接触泥土、人或动物粪便及哺乳动物唾液等污染物;
穿刺伤、撕脱伤、挤压伤、火器伤、烧烫伤及冻伤,存在未去除的缺血或坏死组织或伤口内有未去除的异物;
已有感染征象伤口等。
外伤伤口应如何处置?
及时、规范的伤口冲洗和清创可降低伤口内存留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的几率和数量,从而降低非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
图源:网络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多数为3~21天,可短至1天内,罕见病例可长至半年以上。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或颈部),潜伏期相对越短,而越远离中枢神经系统(如手或足),潜伏期相对越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分为全身型破伤风、局部型破伤风和头部型破伤风:
1. 全身型破伤风
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类型。此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逐渐发展可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以致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等。因呼吸肌收缩和/或声门、咽肌收缩可分别导致周期性呼吸暂停和/或上气道梗阻、吞咽困难。痉挛发作时患者神志清楚。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等)而诱发。严重者伴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可能在早期表现为易激惹性、躁动、出汗和心动过速。在疾病的晚期阶段,常出现大量出汗、心律失常、不稳定型高血压或低血压及发热。压舌板试验可诱发咬肌反射性痉挛。
2. 局部型破伤风
较为少见。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和痉挛性肌肉收缩。局部型破伤风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
3. 头部型破伤风
一种特殊的局部型破伤风。头面部受伤或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可能出现头部型破伤风。此类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颅神经麻痹表现,常伴有牙关紧闭。颅神经麻痹最常见为面神经麻痹 ,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的麻痹,也可因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舌下神经麻痹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眼运动障碍和舌运动障碍。头部型破伤风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 。
破伤风免疫制剂及使用
1. 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
破伤风的主动免疫,指将TTCV(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于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罹患破伤风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一般注射约2周后抗体才达到保护性水平。从未接受过TTCV免疫的患者应连续接种3剂才能获得足够高且持久的抗体水平,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年。对于未全程接种TTCV(<3剂)或接种史不明确的外伤患者,应尽快完成TTCV的全程接种,以便获得长期保护。
2.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包括HTIG(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F(ab')2(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TAT(破伤风抗毒素),均为外源性抗体。注入体内后,使机体快速获得保护力,用于非新生儿破伤风的短期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但有效保护时间较短:F(ab')₂/TAT保护时间一般只有10天,而HTIG也只有28天。
3. 外伤后破伤风主动、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见下表:
提醒
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高风险的破伤风伤口,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置,切莫大意。
参考文献:《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
/健康科普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