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十餘年的中國高古玉器拍賣市場,可謂是風風火火,頻創佳績。上世紀90年代到千禧年前後,是上一波古玉的熱潮。早期在紐約拍場曾有幾場著名的古玉拍賣,像是紐約佳士得2009、2010年的【沙可樂珍藏】、2015年【錦瑟年華-安思遠私人珍藏】專拍等。這些早年出土有經大收藏家遞藏傳承有序的古玉,始終都有一群古玉發燒友關注,當年也是高價拍出。2016年香港邦瀚斯【溫玉物華-奉文堂藏中國玉器】專拍的成功帶動了這波古玉市場,各大拍賣公司嗅到商機後,古玉成為骨董拍場的重要標的。由香港佳士得領軍,2017、2018年的【養德堂珍藏古玉器】專拍,與連續四年【雲中玉筵-亞洲重要私人古玉珍藏】古玉四部曲,質量皆佳,拍賣是叫好又叫座,成為穩定古玉市場的定海神針。嘉德香港也不遑多讓,2016年【金玉圭璋—香港重要私人珍藏古玉與青銅】專場取得佳績,2020、2021年【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專場與2022、2023年【玄禮四方—暫集軒珍藏古代玉器】專場表現也很出色。2023年香港蘇富比50周年大收藏家鄧國楨律師的【喜聞過齋藏玉】等,都獲得極大的成功。古玉拍賣的公司與場次激增,在目前低迷的骨董市場裡走出了獨立行情。尤其是這兩年,古玉的熱度已超越明清玉器,在剛出版的2025骨董《拍賣年鑑》裡尤為明顯。
《CANS藝術新聞》與《拍賣年鑑》資料庫再度合力製作【高古玉拍賣100專輯】,在累積更多的數據後,將高古玉器細分為:「新石器時代篇」、「商周篇」、「春秋戰國篇」、「秦漢篇」等四篇分別出刊。
展开剩余94%去年6月號的「新石器時代篇」收錄龍山、紅山、良渚和石家河等文化期的珍貴古玉、9月號「商周篇」整理收錄了「國之重寶,與戎與祭」的商周玉器、12月號「春秋戰國篇」玉器有了豐富的變化,東周﹙春秋戰國﹚這段時期長達500餘年,是中華文明轉型的重要進程。
玉器製作由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跳脫了禮器祭祀等功能,玉器不再只是簡單拙樸的線雕器,與珠串片狀的配飾器,品類變得非常豐富。本期推出古玉四部曲的最終篇-「秦漢篇」。這時期的製玉工藝發展已臻成熟,最大的改變是玉器真正的開始走向美學與設計性。像是最為經典的對稱、不對稱的各式鏤空璧、出廓璧,都出現了非常繁複華麗的造型與紋飾;非常寫實充滿動感與張力的立體動物圓雕,代表王權的印璽,以及各式玉製的實用器,都展現了秦漢玉器飽滿的面貌。這段時期的古玉也是最受到收藏家的青睞,只要拍賣市場上有精品出現,屢屢創下亮麗紀錄。
自2006年起,王晶加入中國嘉德拍賣、2010年起他開始負責嘉德北京四季拍賣瓷器工藝品部分的業務,因機緣轉至中國嘉德(香港),並打造出多場叫好又叫座的拍賣。出身考古文博系統科班的王晶,在學生時期即涉獵舊石器、新石器、商周、漢唐、宋元…等時期,具對高古物件的完善專業背景。
作為《CANS藝術新聞》【高古玉】專輯四部曲壓軸「秦漢篇」,特別專訪到中國嘉德(香港)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王晶,請他從知識與市場不同層面,為讀者分析其在藝術拍賣市場近20年的精闢觀察和心得,亦完美總結本刊的【高古玉】專輯。
中國嘉德(香港)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 王晶
CANS藝術新聞:「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春秋」、「戰漢」四個時期的古玉,各有其時代特色。以新進場的藏家而言,他們都是如何入手建構自己的收藏?像是佛像中,釋迦牟尼佛可稱是藏家進場的「標配」,古玉的時間跨度這麼長,有所謂的「標配」嗎?
王晶:
以佛像收藏來說,釋迦牟尼佛作為主尊,無論是各種教派各種風格都得有釋迦牟尼佛。但玉器不是這種概念,購買的年代區間與價位區間,還是得根據個人的喜好為主。從時代上來講,就像您專輯分的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四個大區間,還得看你是喜歡那一塊,主力就在這一塊;從價值區間來看,很多藏家也力有未逮。漢代玉器中,收藏家都想要擁有最經典器型的夢幻名單—漂亮的出廓璧與動物圓雕辟邪。但是這些頂級古玉動輒都要過千萬港元,像是嘉德香港2023年拍出的漢〈玉辟邪〉成交16,530,000港元。
古玉不像明清瓷器,有明確的官窯體系,高古玉的收藏更像是一場與歷史的對話,每個人聽到的迴響不同。新藏家通常會從四個時期切入:「新石器時代」(如紅山玉豬龍、良渚玉琮)適合喜愛原始宗教藝術的藏家,但真品罕見,且價格動輒數百萬;商周時期,禮器多見,片狀雕刻較多,圓雕立件極其罕見;「春秋戰國」如鏤空龍佩、出廓璧)工藝登峰造極,是工藝派藏家的最愛;「漢代」(圓雕動物件)則憑藉雄渾的藝術表現力,成為頂級藏家的終極目標。
重器成交 TOP 7
白玉雙龍銜環紋出廓璧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1/10/14 Lot 1136 H 26.8 cm
HKD 23,550,000
重器成交 TOP 13
白玉朱雀形燈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9/10/07 Lot 942 H 17 cm
HKD 19,700,000
CANS藝術新聞:文化期的神韻與戰漢玉器的工藝,是收藏美學的兩極。自1988年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後艷驚收藏界,這類有「工」的玉器在90年代迄今熱度不減,一直最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價位也是最高的。中國嘉德(香港)於 2021 年拍出文化期玉器—西漢〈白玉雙龍銜環紋出廓璧〉,以天價 23,550,000 港元成交,此時期之器物憑藉神秘莫測的原始美感,始終擁有一批忠實擁躉。請您分享為何會出現此現象?
王晶:
古玉市場一直是兩頭的玉器價格最高,從以前到現在基本上沒什麼改變。「文化期精品」像石家河,紅山的玉豬龍,良渚的玉琮、帶神人面的各類作品。像石家河的人面精品,能在市場上流通的是寥如晨星,所以出來就是天價。然後就直接到所謂的「漢代的五大類」,中間的商周、春秋戰國相對來講,高單價的玉器數量沒有那麼多。
文化期還是原始部落,新石器時代製玉工具有限,到了戰國中晚期進入鐵器時代,工具的便利讓戰國中期玉器製作上更加成熟,逐漸脫離了祭祀禮器而真正走向了美學與設計性。漢代玉器在器型上的變化是立體化,主要有五種體現:
第一是容器變多了,文化期商周玉器主要是片狀,漢代的酒杯有帶蓋的玉卮、高足杯、耳杯,有些上面有仿銅器的舖首。
第二是圓雕動物,像是辟邪、駱駝。辟邪象徵著當時的身份等級,甚至死後再陪葬,這一類圓雕動物基本上都是漢代的。
第三就是鏤空出廓璧,東漢以後就有大出廓璧,像是有帶「長樂未央」「宜子孫」字樣的出廓璧。
第四是人物,戰國也有片狀舞人,數量不多而且相對來講比較簡單。漢代的片狀舞人不僅有大的有小的,動感也比較強外,還有立體人物。
第五是玉印,漢代皇帝、官員都有印信,但是玉印一般都是皇帝或者諸侯王才能使用的。秦代漢代開始有王印或者皇帝印,印璽是代表身份,比方海昏侯劉賀的墓,也是找他的印後才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這五類玉器相對來講是比較典型的,目前博物館與拍賣場的高單價重器主要也集中於此。
重器成交 TOP 14
白玉帶沁鳳凰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4/04/06 Lot 208 W 9.5 cm
HKD 18,636,000
重器成交 TOP 15
玉辟邪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3/10/08 Lot 631 W 8 cm
HKD 16,530,000
重器成交 TOP 18
玉辟邪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1/10/14 Lot 1105 W 6.5 cm
HKD 10,680,000
CANS藝術新聞:古玉收藏家玩玉質皮殼與玩刀工工藝沒有分別,是兼容並蓄的?在拍賣市場上,那些類型的高古玉最受追捧?
王晶:
目前古玉拍賣市場的熱點很清晰,最熱門的品類首先是具有明確來源的生坑玉器,特別是考古報告中有記載的同類器。目前文化期玉器確實正在經歷價值重估。紅山、良渚、石家河這些史前文化的玉器,承載著中國玉文化的源頭密碼。這類玉器的收藏要特別注意三點:第一是玉料特徵,比如紅山文化常用的岫岩玉,良渚文化特有的透閃石玉。第二是製作痕跡,原始工具留下的加工痕跡與現代仿品有本質區別。第三是沁色變化,真正的生坑玉器會有自然的土沁、水銀沁等。目前市場上頂級的石家河文化玉神像,價格已經突破1000萬人民幣,足見其珍貴程度。
其次是工藝精湛之玉器,成熟工藝代表—「戰漢玉器」一直是藏家的最愛。從工藝角度看,要重點關注幾個特徵:戰國玉器的「遊絲毛雕」工藝,其線條細如髮絲卻剛勁有力;漢代玉器的「立體圓雕」技法,尤其是如辟邪、天祿等動物的肌理表現。從題材來看,戰國的龍形佩、出廓璧,漢代的辟邪、玉卮都是代表性器型。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玉器往往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比如戰國玉器常見的「S」形構圖,漢代玉器特有的「蓄勢待發」的動態感。值得注意的是,帶有銘文的玉器往往能創造高價,比如漢代的「長樂未央」出廓璧。最近幾年,品相完美的戰國組玉佩也備受青睞,價格穩步上升。
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收藏哲學。「皮殼派」則沉醉於玉器的歲月痕跡,多變的沁色、簡易的造型,彷彿能直接與上古先民對話。「工藝派」追求的是鬼斧神工的技法—戰國的毛雕、漢代的立體圓雕,都讓人驚歎在兩千年前,工匠是如何用原始工具創造出如此精確的線條。而頂尖藏家則追求「工皮合一」。既要有戰漢的精細工藝,又要保留自然的沁色變化。這類作品往往一經露面就被迅速競奪。
重器成交 TOP 20
白玉內出廓行龍紋璧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2/10/08 Lot 1578 D 7.5 cm
HKD 9,159,000
重器成交 TOP 28
和田籽料白玉熊紋鋪首洗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7/10/02 Lot 374 W 5.5 cm
HKD 6,015,000
CANS藝術新聞:中國藝術市場正面臨世代交替,這幾年尤其明顯的是老藏家的專拍排隊釋出。像是「奉文堂藏中國玉器」、「養德堂珍藏古玉器」、「雲中玉筵」古玉四部曲、「居易書屋珍藏玉器」等專拍,都代表著一個收藏世代的結束,新時代的開啟。就您的觀察,活躍在市場新一代的古玉收藏家有甚麼特質?他們的審美、收藏理念跟方向與老藏家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王晶:
這麼多年來我在第一線接觸到許多藏家,包括委託方與買方,深深感受到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包括高古玉市場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
從2016年開始,我們觀察到幾個顯著趨勢:首先是世代交替,收藏群體的年輕化非常明顯,現階段70後、80後藏家已成為古玉市場的主力。這些新藏家大多具有國際教育的背景,他們對收藏很有主見,對於高古文明文物有嚮往,收藏視角更加多元化。其次,隨著近三十年學術界對古玉研究的進展,學術研究與市場互動更為緊密,像是【玉潤中華】這樣的大型展覽直接影響著市場走向。第三收藏理念從「以量取勝」轉向「精品為王」,收藏家更願意為頂級藏品支付溢價。
老一代藏家更像學者,他們可以為一枚鈣化嚴重的商代玉圭傾盡心血,只因器型罕見。而新藏家首先會被視覺衝擊力打動—漢代的扭頭辟邪、戰國的S形龍佩,這些充滿動態美感的作品最受青睞。這種轉變帶來市場結構的調整,老藏家系統性收藏的釋出,使一些精品重現市場,但多數被新興的一些非常有實力的企業家收入囊中。新藏家推動「小精品」熱潮,可佩戴的小件精品尤其受到追捧,價格連續提升;漢代的司南佩等掌玩件價格三年內翻倍。跨界藏家增多,約20%的高古玉買家來自當代藝術領域,他們特別關注玉器的雕塑感。
重器成交 TOP 33
白玉黑沁虎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3/10/08 Lot 689 W 7.1 cm
HKD 5,040,000
重器成交 TOP 34
玉辟邪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7/05/30 Lot 1244 W 8 cm
HKD 4,956,000
重器成交 TOP 36
玉跪人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6/05/31 Lot 748 H 7.5 cm
HKD 4,602,000
CANS藝術新聞: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契機,對於剛接觸高古玉的新藏家,您會給出什麼建議?現今的收藏環境會還有可能再出現「系統性」收藏的古玉藏家嗎?你會如何建議其收藏方向?
王晶:
我想新藏家最需要的是先建立系統的認知框架。我建議分三步走:首先要掌握中國玉文化的發展脈絡,要多研讀些專業書籍。這裡推薦楊伯達先生的《中國古代玉器概論》和《殷墟婦好墓》、《南越王墓》等權威考古報告,掌握標準器特徵。其次要熟悉各個時期的典型器,多看博物館的藏品圖錄;更要多看實物,各大博物館的常設展是免費的老師。也可以先從民間交流展開始,逐步接觸拍賣會的預展。第三步要學習基本的鑒定知識,包括玉料識別、工藝特徵、建立專業顧問團隊等。鑒賞能力的提升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切不可急於求成。
系統性收藏家更需要清晰的學術脈絡。我建議可以從幾個方向考慮:一是以工藝發展為線索,從新石器的原始工藝到戰漢的巔峰技藝;二是以功能演變為線索,從祭祀用玉到禮儀用玉再到裝飾用。無論選擇那個方向,都要注重藏品之間的邏輯關聯,而不是簡單堆砌。同時要建立完善的檔案系統,包括高清圖片、研究文獻等。
重器成交 TOP 38
白玉鏤雕出廓龍鳳紋璧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6/11/29 Lot 1124 W 18.6 cm
HKD 4,543,000
重器成交 TOP 41
和田籽料白玉鋪首活環洗(帶原裝金箔)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8/10/02 Lot 1127 W 15 cm
HKD 3,894,000
重器成交 TOP 43
玉胡人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4/04/06 Lot 190 H 11.1 cm
HKD 3,660,000
重器成交 TOP 44
白玉鏤雕四靈紋座屏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9/10/07 Lot 941 W 27.6 cm
HKD 3,658,000
CANS藝術新聞:與30年前的古玉學派各有山頭,太多未解之謎也讓古玉的真偽難以掌握。隨著這些年來更多的研究整合,古玉的真偽似乎更說的清楚。尤其是近幾年不少古玉大展,像是南京博物館90周年集合四十餘家文博單位、博物館精品的【玉潤中華—中華玉器的萬年史詩圖卷展】,及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展覽中大量精美的單一墓穴或是集合多家博物館整合的高古玉器,都讓古玉研究到達新的高度。這對古玉收藏市場有什麼影響?
王晶:
學術研究是高古玉市場的基石,博物館的展覽則是帶動市場的火車頭,這些大展的火爆,的確對於高古玉器曝光、推廣極有助益。對於玉器愛好者,這種高質量、數量龐大、跨越時代、跨越區域的大型綜合展出及學術梳理,不僅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盛宴,更是難得的學習的機會,從各展覽現場萬頭鑽動,拿著放大鏡、專業相機拍照的盛況,這種熱度也體現在藝術市場。近年來幾個重要的考古發現,比如海昏侯墓、良渚古城遺址的發掘,都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玉器的研究和收藏。學術研究不僅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斷代和辨偽,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這些玉器背後的文化內涵。比如通過對商代玉器的研究,我們更深入理解了當時的宗教信仰;通過對漢代玉器的研究,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了當時的喪葬制度。這種文化價值的挖掘,正是高古玉收藏的魅力所在。
重器成交 TOP 46
白玉受沁瑞獸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6/11/29 Lot 1111 W 8 cm
HKD 3,599,000
重器成交 TOP 47-1
白玉鋪首尊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7/05/30 Lot 1300 H 10 cm
HKD 3,540,000
重器成交 TOP 47-2
白玉勾連紋甘露杯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7/10/02 Lot 350 H 11 cm
HKD 3,540,000
重器成交 TOP 47-3
玉胡人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4/04/06 Lot 189 H 8.4 cm
HKD 3,540,000
CANS藝術新聞:古玉市場的精品難求而且釋出市場週期長等因素,造成古玉市場似乎在中國骨董市場仍是小眾項目難佔主流?您認為未來的古玉市場價格會再有突破性的飆升嗎?
王晶:
在歷史的長河裡,玉器是中國人的最愛。最早進入市場的瓷器建立了系統化的價值體系外,我認為古玉的價值並不遜於瓷器。許多人都說古玉的數量太少,市場換手率的週期太長。但據我的觀察,以任何品類的藝術品像是瓷器、家具等來說,所有頂級藝術品的數量都極少,古玉的精品數量跟其他類別沒有太大差別。就藝術品換手的周期來說,我也不覺得古玉的週期與其他品類有何不同。骨董就是代代守望傳承,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緬懷一代代藏家殫盡心力的守護,讓我們這代的人仍有幸能參與這個過程。
高古玉收藏最大的魅力在於它讓我們得以觸摸文明的原點。當你捧起一件紅山文化的玉豬龍,你會思考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如何理解自然;當你端詳一件玉琮,你會揣摩當時的宇宙觀念;當你把玩一件漢代的玉舞人,你能感受到兩千年前的藝術律動。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文明密碼的破譯,是其他收藏門類難以比擬的。高古玉不僅是藝術品,更是中華文明的基因載體,這也是它永恆價值的根本所在。
我對高古玉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從長期來看,高古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還遠未被充分認知。特別是隨著考古發現不斷湧現,我們對古代玉文化的理解在不斷深化,這將持續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從短期來看,精品的價格會保持穩定增長,而普品的價格可能會有所調整。
重器成交 TOP 50
玉牛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16/05/31 Lot 744 W 6.5 cm
HKD 3,186,000
玉立人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3/04/06 Lot 591 H 12.7 cm
HKD 3,000,000
玉雕雙身獸面蒲紋璧
HGD 中國嘉德(香港) 2022/10/08 Lot 1581 D 18.4 cm
HKD 2,940,000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公司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